·GPS接收机对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载波解调和伪码解扩后得到50bps的数据码,将这些数据码按照导航电文的格式可以编译为导航电文。导航电文中包含时间、卫星运行轨道、电离层延时等用于定位的重要信息。导航电文的格式如下图所示:
Pasted image 20240718111202.png
每帧导航电文长1500bit,耗时30s,包含5个子帧;每个子帧长300bit,耗时6秒,每子帧包含10个字;每字长30bit,耗时0.6s;最后每1bit耗时20ms,期间C/A码重复20个周期。

每子帧的前两个字为遥测字(TLW)与交接字(HOW),后八个字组成数据块。将第一个子帧的数据块称为第一数据块,第二第三子帧的数据合称第二数据块,第四第五子帧中的数据块合称第三数据块。对于GPS来说,第三数据块是分页的,即第一帧的第三数据块为第一页,第二帧的第三数据块为第二页,共有25页,因此全部发送完需要25*30=750s,合计12.5min。

遥测字:前8bit是固定又已知的同步码,接收机可以用它来匹配接收到的数据码,进而搜索、锁定子帧的起始沿。

交接字:前17bit是从Z计数器上截短的周内时计数器,Z计数器长29位,高10位为星期数,低19位为周内时,每1.5s增加一,由于交接字截断了周内时的低2位,因此截断周内计数器每6s增加1。截短的周内时计数器等价于从上周六午夜0时开始至当前时刻播发的子帧数,乘4可得这一子帧结束、下一子帧开始时所对应的实际周内时计数。

第一数据块:第1子帧中的第3个字至第10个字,又被称为时钟数据块。包含星期数(WN):星期数来自Z计数器的高10位,指代当前的GPS星期,最大值1023;用户测距精度(URA);卫星健康状况;时钟校正参数;群波延迟校正值;时钟数据期号(IODC):在七天内不会重复出现,能够帮助接收机快速监测时钟是否发生变化,如果IODC未发生变化,那么接收机就不必重复解译数据块。

第二数据块:卫星信号的第2子帧和第3子帧数据块共同组成第二数据块,它提供该卫星自身的星历参数,GPS用开普勒方程来描述卫星的运行轨道,并通过最小二乘法逼近来求解方程中的各个系数。GPS共在星历中播发包含16个开普勒系数的一套星历参数。与IODC类似,卫星在第二子帧和第三子帧均播发一个8bit的星历数据期号(IODE),以此标记一套星历参数,IODC的值在6小时内不会重复出现,且与第一子帧中的IODC的低八位一致。

第三数据块:第三数据块由第4子帧和第5子帧的数据块组成。每颗卫星播发的第三数据块主要提供所有(自身和其它)卫星的历书参数、电离层延时校正参数、GPS时间与UTC之间的关系以及卫星健康状况等数据信息。与前两个数据块不同的是,第三数据块中的信息并不是接收机在实现定位前所急需的。